- · 《天津化工》收稿方向[05/29]
- · 《天津化工》数据库收录[05/29]
- · 《天津化工》栏目设置[05/29]
- · 《天津化工》刊物宗旨[05/29]
- · 《天津化工》征稿要求[05/29]
- · 《天津化工》投稿方式[05/29]
弹好减碳与保供协奏曲——天津能源电力保供金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在实际工作中,保供与减碳是怎样的关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在实际工作中,保供与减碳是怎样的关系?又该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经济日报记者深入走访天津多家金融机构和保供企业,针对这一新课题的实践路径展开调研。
刚刚过去的几个月,一提到保障电力和能源供应,不少地方的金融机构和能源电力企业负责人都会直呼“不容易”——既要落实好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满足企业和绿色金融发展的中长期资金需求,又不能搞短期的“一刀切”式减碳,要全力做好能源电力保供金融服务,保障能源电力供应合理资金需求,难度可想而知。
去年9月份至今,天津没有出现一次居民拉闸限电、切断供暖现象,新能源产业发展也呈方兴未艾之势。无论是百姓屋里司空见惯的“亮堂堂”“暖融融”,还是新能源产业的长足发展,这些成果的取得殊为不易,背后凝结着千万电热供暖企业职工与监管部门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商业银行、保险、财务公司提供的“金融活水”。这些成果是如何实现的?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电热保供一线走访发现,天津金融机构精准施策,为电热企业纾难解困,细致落实“双碳”目标,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力度,在保障用电供暖的同时,有效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与企业减碳目标的实现。
全力支持基础能源纾困
“为确保电热保供工作顺利,我们很多员工连续20天封闭在电厂没有回过家。”2月中旬,记者见到天津华能杨柳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崔井利时,他略显疲态。放在他案头的《天津市能源电力保障协调小组感谢信》写道:“贵公司相关负责同志一个多月内反复辗转于四省六地,积极对接煤源和动力,电厂库存稳步提升至安全水平,发电机组保持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为天津市电热保供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去年9月份以来,国内部分地区电力供应出现紧张,煤炭价格跳涨,发电供暖企业资金缺口增大。短短几个月,公司燃料采购资金增加数亿元,电力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崔井利介绍,公司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供热面积达3700万平方米,约占天津市区内热电联产总供热面积的三分之一。这样一家大型电热企业,一旦缺乏资金,别说燃煤采购,连日常运转都会出问题。
面对严峻的保供形势,怎么办?如果仍把煤电企业“一刀切”划定为传统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不给予足够信贷支持,企业的现金流可能断裂,进而影响供电供暖的大局。
在崔井利看来,煤电作为基础能源,关键时刻的能源保障作用非常重要。避免“一刀切”,需要监管部门自上而下引导,更需要金融机构转变传统信贷思路。去年10月初,天津银保监局联合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发文,要求辖区内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主动做好续贷服务,全力做好能源电力保供金融服务。
“去年国庆期间,我就收到天津华能杨柳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李粤的信息,要立刻签订贷款合同。事不宜迟,我们顾不得假期休息,加班加点完善合同,10月份就与企业签订3年期的2亿元贷款合同,今年第一季度又追加授信4亿元,解了该公司的燃眉之急。”工商银行天津分行河北支行行长运东东说。
按理说,这6亿元资金应该是短期贷款。“考虑到规避企业短期债务集中到期压力,特事特办,均采用了中长期贷款形式。这是金融机构综合电热企业发展实际给予的可贵支持。”李粤说。
据天津银保监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去年11月份,天津银保监局与市金融局、市公用局联合组织召开发电企业融资对接会,搭建重点发电企业与金融机构面对面交流对接平台,全力保障发电企业资金需求。天津市政府相关部门还立即组织煤电行业开会,初步落实煤电企业、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三方责任。
煤价上涨,能替代烧煤供电发热的方案相对有限,天然气是少数选项之一,可天然气也在涨价,燃气发电保供的企业同样缺钱。记者2月下旬在天然气供热发电企业天津华电南疆热电有限公司看到,职工一边拿着燃气泄漏检测仪对仪表管道接口逐一检测,一边密切观察燃气压力和温度,以保障天然气源源不断输送到燃机。
刚投产3年的华电南疆承担着天津滨海新区1200万平方米、约300万户百姓的供热与上网供电任务。去年9月份以来,受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飙涨影响,该企业供电供热总成本增加数亿元,销售收入仅为上年同期一半,企业由盈转亏。
文章来源:《天津化工》 网址: http://www.tjhgzz.cn/zonghexinwen/2022/0317/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