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年韩世昌南下巡演前在津演出活动与影响

来源:天津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韩世昌,字君青,1898年生于河北省高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09年加入昆弋社“庆长班”开始学戏 ,当时昆弋社的唱腔是昆腔与高腔结合所形成的,风格粗犷豪放,颇具北方色彩,这

韩世昌,字君青,1898年生于河北省高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09年加入昆弋社“庆长班”开始学戏 ,当时昆弋社的唱腔是昆腔与高腔结合所形成的,风格粗犷豪放,颇具北方色彩,这也是其后韩世昌不断精进改良、风靡全国大江南北所使用的“北方昆曲”。

北方昆曲顾名思义,是受到了北方文化与语言习惯影响后,将昆曲原有的舒缓柔婉的唱腔改造成更符合北方口味的高亢豪迈的唱腔。北方昆曲与昆曲同根同源,但是因为生长环境的迥异,他们在音乐特点、唱腔、台词以及风格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同。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明朝嘉靖年间,由戏曲音乐家魏良辅改良后,昆曲才在全国上下流行起来,并在京城宫廷中颇受追捧,清中叶后,京城中的昆腔与弋阳腔进行了合流,在北京周边地区演出并流传。随着清朝灭亡,北方昆曲流落民间以求发展,一直到民国初年,北方昆曲才再次登上大众视野,韩世昌等优秀职业艺人应运而生,在昆曲的历史上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印记。

韩世昌作为“北方昆曲”的重要代表,早年在“庆长班”先后师承韩子峰、王益友、白云亭、侯瑞春,在武生戏、小生戏、花脸戏上都有所涉猎。因体态小巧,最后在侯瑞春的引导下改学了旦角,还专程学习了原汁原味的南方昆曲艺术,不断地借鉴杂糅,形成了自成一派的韩派昆曲。他喜欢钻研戏本,排演新戏,在平津一带演出得到了戏迷们的一众欢迎。1932年与白云生成为搭档,白云生为韩世昌改唱生角,二人排演了十多部昆曲佳剧,如《狮吼记》《双奇会》《长生殿》等。除此之外,他还有向外发展的胆识和魄力,近则时常前往天津、上海,以及南下多个城市进行巡演,远则前往日本,在日本天皇的加冕仪式上登台唱曲,足以看出韩世昌眼界的广阔与发扬昆曲的远大志向。

1928年后,天津作为民国时期第一批直辖市,又是多国租界,因而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繁杂的文化,凭借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一度是中西方文化发展的风水宝地,市民生活丰富多样。欣赏戏曲艺术是民国时期天津人民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北平地区的名角常来此演出,也十分受到津市人民的欢迎,一旦有戏曲名家的演出信息,本地的《大公报》等报纸提前几天便开始预告,另附上戏曲内容梗概以供市民参考,演出结束后,还要对演出效果以及听众的反响进行报道,由此可看出名家戏曲音乐在天津市民阶层中的重视度是相当高的。例如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大公报》对韩世昌与白云生等人演出的预告。

韩世昌、白云生,约同荣庆社一部演员,于昨日晚车由平来津,于韩号(即星期日)出演小广寒,此园电梯上下,甚为方便,早场演全部奇双会……此次韩白二人,用全副精神,联络内外,只图昆曲复兴,不计金钱耗费云。

20世纪30年代韩世昌在北方昆曲舞台上的地位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天津也是韩世昌等昆曲演员表演的重要营地之一,平时隔个三五日就要登台一回,频率高的话日日都有演出,天津市民对韩世昌的昆曲表演也甚是欣赏。1936年4月25日白云生的访谈录中,编辑者这样写道:“近三四年,昆曲在津颇受顾曲家之热烈欢迎,堪称复兴,皆韩白二人努力之功也。”

1936年韩世昌在天津居住数月,四月与搭档白云生离开当时被认为是昆曲艺术“硕果仅存”的荣庆昆弋社,加入侯炳文所领导的祥庆昆弋社,并在小广寒举办了多场演出,票价为前排四角五分钱,后排三角五分钱。每场大约六首戏码,韩世昌与白云生通常作为最后一个曲目压轴出场。以下是小广寒4月26日的节目单。

日场:

王金锁 侯炳五…………出潼关

李凤云 孟祥生…………打钢刀

刘庆云……………………斩子

崔祥云……………………打虎

冯惠祥 侯玉山 张文生…通天犀

白云生 韩世昌 魏庆林…奇双会

晚场:

王祥寅……………………学舌

陶鑫泉……………………醉打山门

崔祥云……………………快活林

侯玉山……………………钟馗嫁妹

魏庆林……………………打子

白云生……………………迎像哭像

韩世昌……………………新思凡

自韩世昌白云生等人离开荣庆昆弋社,人们感叹如此昆曲复兴时期,好不容易略有成果,名角却出走离社,担心昆曲会受此影响。但这时荣庆社却开始大张旗鼓地重整阵容,不仅将昆弋界老将陶显庭与名旦白玉珍请出山,还配以厚实的班底登台吸引听众。祥庆社为了与之抗衡,韩世昌将自己的师傅“昆弋老伶工”王益友请来坐镇,并搬出《刺虎》《焚香记》等经典拿手好戏。这时两社可谓是锋芒毕露,相互抗衡,各家的独门绝活统统搬上舞台来,力图压过对方一头。在这样的情境下,反倒各种优秀曲目百花齐放,使观众看得十分尽兴,连日戏院上座率极高,一度让天津昆曲戏坛散发异彩。

文章来源:《天津化工》 网址: http://www.tjhgzz.cn/qikandaodu/2021/0622/1808.html



上一篇:天津法治文化历史渊源的运河维度
下一篇:一曲亲情大爱的赞歌评家有九凤

天津化工投稿 | 天津化工编辑部| 天津化工版面费 | 天津化工论文发表 | 天津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天津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