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化工》栏目设置[05/29]
- · 《天津化工》数据库收录[05/29]
- · 《天津化工》收稿方向[05/29]
- · 《天津化工》投稿方式[05/29]
- · 《天津化工》征稿要求[05/29]
- · 《天津化工》刊物宗旨[05/29]
京派在“津”——论天津报刊在京派文学发展史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京派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北方文坛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未明确结社,但随着现代文学研究的开放性,现在对京派这一作家群,学界都能认同。现代时期的文学流派,大多有名
京派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北方文坛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未明确结社,但随着现代文学研究的开放性,现在对京派这一作家群,学界都能认同。现代时期的文学流派,大多有名称、阵地、宗旨、纲领,由趣味相投的一群人组成。京派是一个松散复杂的文学群体,它的形成、发展、壮大,都是与天津报刊分不开的。由于天津报刊在京派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可以说京派在“津”。
一
京派和语丝派、新月派等文学团体不一样,它是一个在他者的叙述中获得命名的文学流派,外延和内涵都不是特别固定。1933年9月沈从文主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端正文学态度,10月18日发表《文学者的态度》。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引起了京海派论争,论争成为京派作家群确立的标志性事件。
沈从文在文章中强调,文学是严肃而纯正的事业,不应该被政治、商业、趣味所左右,一些作家把文学看作获取名利的工具或消闲的手段,缺乏诚实肯干的精神,“这类人在上海寄生于书店、报馆、官办的杂志,在北京则寄生于大学、中学以及种种教育机构中”*沈从文:《文学者的态度》,《大公报·文艺副刊》1933年10月18日。。文学家要想做出纪念碑似的惊人成绩,最需要的就是态度的改变,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文学,摆脱对一切非文学因素的依附,以文学自身为出发点和归宿。这篇文章是针对南北文坛共同存在的弊端有感而发,旨在批评一种不良的文学风气,并不仅限于上海,也没有使用“海派”这样的词汇。但这篇文章对上海文人的批评引发上海作家的不满,苏汶发表《文人在上海》,认为沈从文是站在北方的立场上嘲笑上海同行,“用海派文人这名词把所有居留在上海的文人一笔抹杀”*苏汶:《文人与上海》,《现代》1933年12月1日。,从而把论争引向了地域的对立。
沈从文没有想到自己的文章会引起误读,为了不引起误会,他在《大公报》上又发表了《论“海派”》,明确了“海派”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强调海派不是指在上海的作家,而是不严肃的创作态度,南北都有。但沈从文也指出,海派习气起源于上海,在上海尤其严重,北方“还不至于如上海那么稀奇古怪”*沈从文:《论海派》,《大公报·文艺副刊》1934年1月10日。,那么,扫荡海派风气,“北方作家”、“北方文学者”就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沈从文在北方主编刊物,又把“北方”这一带有明显地域性的词汇作为海派的对立面出现,这种隐含的地域色彩,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论争中来。
论争没有沿着沈从文探讨文坛风气的思路走下去,而是在地域之争上绕来绕去,甚至断章取义、以讹传讹。上海报刊这样报道:“近来有‘沈从文’其人者,因《畅论上海文人之丑态》,在《大公报》(天津)上大骂所谓‘海派’”*旦华:《曹聚仁比文士艺人为狐狸精》,《上海报》1934年2月3日。。不管沈从文怎么解释,上海文人并不领情。针对这种情况,沈从文再次在《大公报》发表了《关于海派》一文,重申“海派”是指有害于中国新文学健康发展的坏风气,“从‘道德上与文化上的卫生’观点看来,恶风气都不能容许它的蔓延与存在。这是我那篇文章的本来意思。当提及这样一群作家时,是包含了南方与北方两地而言的。因环境不同,两方面所造成的人才及所提倡的风气,自然稍稍不同,但毫无疑问,这些人物与习气,实全部皆适宜归纳在‘海派’一名词下而存在。”沈从文自己也不明白人们为什么一定要误读:“就中或有装成看不明本文的,故意说些趣话打诨”,“或有虽然已看清楚了本文意思所在,却只挑眼儿摘一句两句而有兴有感,文章既不过是有兴有感,说点趣话打诨,或且照流行习气作着‘只在那幽默一下’的表示,对于这类文章,我无什么其它意见可说”*沈从文:《关于海派》,《大公报·文艺》1934年2月21日。。
最早作为海派对立面提出“京派”概念的是曹聚仁,他在《京派与海派》中认为,京派与海派各有千秋、各有优劣,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既然半斤八两,而细分锱铢,海派的现代气息还应在京派的保守落后之上,京派就不但没有资格扫荡海派,而且应同样处于被扫荡之列。曹聚仁的文章不但出现了京派的叫法,而且明确地把沈从文算在了京派之列。论争持续了将近两年,在论争中,“京派”越叫越响,“自从北平某先生在某报上有扬‘京派’而抑‘海派’之言,颇引起了一番议论”*栾廷石(鲁迅):《“京派”与“海派”》,《申报·自由谈》1934年2月3日。。不同政治立场和文学立场的作家纷纷发表文章,从各自的角度阐释看法,如鲁迅的《“京派”与“海派”》、胡风的《再论京派海派及其他》和《“京派”看不到的世界》、姚雪垠的《京派与魔道》、秀侠的《京派文人们的风采》、芦焚的《“京派”与“海派”》等。不管意思有多么分歧,“京派”的叫法却由这场论争彰显而固定了下来。
文章来源:《天津化工》 网址: http://www.tjhgzz.cn/qikandaodu/2020/0914/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