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化工》栏目设置[05/29]
- · 《天津化工》数据库收录[05/29]
- · 《天津化工》收稿方向[05/29]
- · 《天津化工》投稿方式[05/29]
- · 《天津化工》征稿要求[05/29]
- · 《天津化工》刊物宗旨[05/29]
一曲亲情大爱的赞歌 ——评《家有九凤》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作为天津评剧院建院60周年的系列演出之一,天津评剧院将现代亲情大戏《家有九凤》再次搬上舞台,该剧是天津著名剧作家李汉云、贾文琪根据高满堂同名长篇小说改编,曾荣获2007
作为天津评剧院建院60周年的系列演出之一,天津评剧院将现代亲情大戏《家有九凤》再次搬上舞台,该剧是天津著名剧作家李汉云、贾文琪根据高满堂同名长篇小说改编,曾荣获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本奖”。本次演出全部使用年轻班底。全剧主旨是家住听雨楼的初老太太和9个女儿经历的母女情、夫妻情和人间情。老人的女儿初七凤西部支教五年,与孩子们产生不可割舍的感情。当七凤回家探亲后想重回西部支教,初老太太对七凤的想法表示反对,几个姐妹也对七凤的行为各持己见。通过与女儿的交流,初老太太深深理解了女儿对支教事业的执着和对乡村人民的感情,并说服其他女儿支持七凤的爱心行动,共同捐款资助孩子们上学,从小家的和谐体现出人间大爱。七凤离家八年在北大荒插队突然在除夕回到家中而且未婚先孕,引起全家人的惊恐和不安,掀起了一场巨大波澜,她得知孩子的爸爸即前男友卫平身患绝症后将其接到家中,这一举动让七女婿杨为健心里有些不平,再次引发了矛盾,但最后初家人以大爱化解了一切矛盾,感人至深。
该剧叙述的故事虽是旧事,但内容关照现实;剧情张弛有度,演员表演精彩,唱做并优,座无虚席的剧场内不时响起阵阵喝彩。天津评剧院青年演员团队此次复排《家有九凤》是在前一版的基础上,导演在舞台美术、灯光、服装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使该剧更具时代色彩。同时,该剧在音乐、唱腔设计上也有新的尝试。大胆融入了评剧各流派的演唱风格,彰显了青年演员的整体艺术素质。在排练中众多评剧新秀在表演、演唱上都有了显著提高,《家有九凤》除了传统评剧在剧情和唱念方面的优点之外,从类型戏剧的创作角度也体现出相当强的创新价值,这种类型就是平民生活题材剧。
一、成熟剧本、完整叙事
《家有九凤》剧本故事讲述完整,细节真实,引人入胜。通过各方的矛盾冲突展现戏剧的张力,该剧在舞美方面可谓是极为用功。表演精湛形象深刻。《家有九凤》汇聚了天津评剧院优秀演员,每位演员的每个角色在舞台上都显得十分鲜活,该剧通过丰富人物形象与真实细腻的表现方式,为观众艺术再现了他们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因本剧脚本是高满堂的知名作品,因此文学色彩本身就非常浓郁,为该剧成为一部文质兼备的好作品打下坚实基础。
评剧本身就具有“小快灵”,贴近老百姓生活等优势,《家有九凤》则完全继承了上述这些优点,全剧追求不露痕迹的生活化描写和表现,不追求宏大叙事和花哨的技巧,以平实质朴的手法,专注于表现小人物平常事,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以缜密的艺术思维驾驭剧本,呈现出丰满的人物性格,剧中主要角色俱是由不同性格侧面和性格层次相互交错融合的复杂人物,有血有肉。不同心理的两个人共同演绎了一段多种情感相碰撞的撼人肺腑、动人心魄的“年代大戏”。剧终卫平身体康复,初家姐妹们也和好如初,宣扬了“好心终有好报”的民族传统道德,使主题立意同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二、人物形象既具象又丰满
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得非常自然,都有着非常清晰的心理发展过程,真实可信,可圈可点。一个成功的剧目,好的文本只是个基础,演员的演唱才是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细腻、饱满的重要条件。《家有九凤》主演在塑造主人公时,充分运用了评剧中丰富的唱腔,让观众既感人物血肉丰满,同时更感到戏味十足。青年评剧演员王晓凌将七凤心路历程演绎得细腻入微,脉络分明,成功塑造了一个性格泼辣、敢想敢做的美好艺术形象;王馨苹把初老太作为一家长者坚实大气的气韵展现得入木三分,疼爱女儿、宽容大度。天津评剧院优秀小生演员李宣捷通过精准的表演,把卫平一心投在山村义务教育的知识分子形象极好地的展现给了观众,获得了观众的同情。观众心中对七凤、卫平、杨卫健三人共处同一屋檐下没有产生反感反而心生感动,实现了剧作弘扬大爱的目的,这种大爱很合理不虚假。而七凤与卫平以及杨卫健的对手戏,让观众看得过瘾,几人之间的对唱,让观众听得动情。
该剧舞台布景简洁明快,民俗气息浓郁,舞台设计准确细腻,遵循了虚实结合、以虚为主的艺术手法,简约又不简单。背景的设计与实景的巧妙搭配使舞台具有极强的三维空间立体感,且有些场景象征性的设置与现代光影技术的应用更是别出心裁,一拉开大幕就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使人眼前为之一亮。
文章来源:《天津化工》 网址: http://www.tjhgzz.cn/qikandaodu/2020/0808/476.html
上一篇:广东音乐在津早期传播史料辑考
下一篇:三弦在天津曲艺音乐中的运用及特点